山东能源付村煤业公司精采细选让乌金“颗粒归仓”
记者 刘相华 通讯员 尹丽君
洗混发热量从2400大卡/千克降至2350大卡/千克乌金,再降至2209大卡/千克直至如今的2174大卡/千克;同样,尾煤泥发热量也从原来的800大卡/千克降至如今的587大卡/千克——
知晓洗煤生产的人都知道,在煤矿,诸如洗混和尾煤泥这样的副产品热值以“降”为“喜”,山东能源枣矿集团付村煤业公司在三季度交出的副产品热值“三连降”成绩单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精煤回收率和经济效益的节节攀升乌金。
“与去年同期相比,精煤回收率提高了1.3%,创效达1100万元乌金。”付村煤业公司副总会计师、运营管理中心主任宋照峰说。
那么,这一降一升背后有着怎样的“门道”?带着这一问题,笔者跟随付村煤业公司洗煤厂厂长刘兆雪走进了该公司洗煤厂厂房乌金。
一会舀起一瓢看上去像“墨汁”一样的煤泥水乌金,一会又将手伸进浮选机精矿槽内抓起一把煤泥,在手中反复研磨、观察……
刚刚来到洗煤厂浮选车间,刘兆雪就和现场职工一起忙活起来乌金。
“这是一波什么操作?”看着刘兆雪那沾满煤泥的手,笔者在心底打了问号乌金。
“洗煤生产赢在细节乌金,我们要时时关注精煤粒度成型情况、药剂配比浓度是否合理、液面泡沫层是否发虚等……”
通过刘兆雪的介绍,笔者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千淘万漉方能洗得真金”,而这正是“选煤人”“千淘万漉”的工作常态乌金。
然而乌金,“千淘万漉”要讲究方式方法,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洗煤效益?怎么才能挖出深藏于副产品中的“效益宝藏”?
毫无疑问,“人”是关键乌金。
为发挥关键人和关键岗位在洗煤创效中的作用,付村煤业公司自8月中旬开始,每天对洗混、尾煤泥等副产品的发热量进行严格考核,按照洗煤厂厂班子成员占比30%,洗煤车间管理人员占比30%,密控、浮选质量岗位司机占比40%的标准全部兑现到个人,奖不心疼、罚不手软,并每天在早调度会上进行通报乌金。通过这种日考核机制,极大地激发了“选煤人”选煤创效的积极性。
“有考核就有目标、有动力,同时更多了一份责任感乌金。”洗煤厂主任工程师于刚告诉笔者,为从副产品中洗出更多“真金白银”,他们深入践行“抓煤质就是提效益”理念,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精采细采“组合拳”。
不断加大密度、煤泥含量、磁性物含量的监测频次;持续释放智能化选煤厂的技术“红利”,通过智能密度控制系统和智能浮选自动加药系统,有效控制各种洗煤指标;同时加强煤泥水系统管理,定期查看系统是否存在跑粗现象乌金。如若存在跑粗,及时查找跑粗点,并进行工艺设备维护;还要根据煤质情况,不断优化调整药剂制度。
正是通过这样层层精采细选,他们不仅实现了副产品热值的“三连降”,让所有的煤炭资源都“颗粒归仓”,挖到了一桶实实在在的“效益乌金”,还总结出了一套“洗煤增收创效”的“付煤方案”乌金。
“在当前煤炭市场形势下,要想保持住良好的企业效益,就要继续抓好煤质管控,在精煤回收率上做足文章,以优质的煤炭质量,持续增强市场竞争优势乌金。”付村煤业公司经理张道福说。
评论